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风采  >   内容详情

“重庆市杰出英才风采” 丨 杜卫东:吃好“三碗饭” 用智能化技术造智能车

日期:2020-11-30

11月23日,杜卫东(右)在车间查看新下线的重型车发动机曲轴新产品。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11月25日,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指挥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点击屏幕上寸滩保税港区空港物流园画面,为记者展示一辆无人驾驶的庆铃商用物流车,在园区物流企业和笔电生产企业间往返穿行的情形。自动避障、超车、装卸货……这是庆铃与重庆邮电大学共同研发的L3级自动驾驶物流车。

  大屏幕画面切换至发动机缸体生产车间,国内汽车行业领先的FMS全自动柔性加工线正在运行。只见一只机械臂在轨道上灵活移动,抓取待加工零件,放入空闲的自动加工中心内,再从另一台加工中心抓取加工好的零件放回存放站。整个过程完全无人参与。与传统生产线相比,这条智能生产线效率提升了20%—30%。

  这两个智能化场景,源于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杜卫东在庆铃实施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采访中,杜卫东将推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比喻为“吃好三碗饭”, 这“三碗饭”是“现在的饭和未来的饭”“锅里的饭和碗里的饭”“干饭和稀饭”。在杜卫东看来,“现在的饭和未来的饭”指的是企业现状和下一步发展方向;“锅里的饭和碗里的饭”即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干饭和稀饭”指的是发展质量,要着力提升产业和产品的价值、附加值,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三碗饭”,既是庆铃沉心静气搞创新、补短板的初心,也是庆铃坚持用“大数据+智能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心骨”。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庆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企业R&D(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连续三年超过3.5%,今年预计接近4%。按照规划,庆铃还将大规模投入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此外,庆铃还陆续投入近10亿元,对制造工艺、制造过程、制造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升级,以支撑产品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升级。

  目前,庆铃的研发人员较2016年增长5倍多,已构筑起以22个专业设计室为支撑的全新研发体系,目的就是用智能化技术生产出智能产品。

  随着大数据、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成为传统车企新的发展方向。

  在一个成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团队的推动下,庆铃的车联网从无到有,于2019年上线运行,已接入车辆超过30多万台,实现人、车、厂、商、用之间的互联。

  在自动驾驶方面,庆铃先后与华为、百度、中国汽研、重庆邮电大学、中联重科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产、学、研、供全链条产业同盟,跨行业、跨产业构筑智能汽车研发的朋友圈、生态圈。

  杜卫东透露,下一步,庆铃将通过与百度、中联重科等单位合作,推进自动驾驶环卫车辆在机场等不同场景的运用,并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开放道路的落地。

  (重庆日报)

 

 

责任编辑:管理员